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 工商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孫寶國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沒有就沒有現在現代食品,食品添加劑不可或缺,在國家有關標準范圍內食用食品添加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食品 添加劑在食品制造和維護食品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食品添加劑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完善,我國的食品添加 劑品種會越來越豐富,食品安全狀況會越來越好。
針對當前的食品安全問 題,孫院士指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知識、食品添加劑知識缺乏了解,從而造成了公眾對食品安全嚴重恐慌的心理??v觀我國食品安全事件,究其原因,歸根結底都是 人的問題,而不是食品添加劑的問題。當前,必須盡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依法嚴厲懲處食品非法添加和各種食品 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大力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和理性對待食品安全。
什么是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 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實行許可制度,只有確有必要使 用、安全可靠并經過我國政府批準的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規定:"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 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
在大規模、現代化的食 品生產中,正確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有4個好處:一是增加食品的保藏性能,延長保質期,防止微生物引起的腐敗和由氧化引起的變質;二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食 品的質構,如色素、香精、各種調味品、增稠劑和乳化劑等;三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適應機械化、連續化大生產,如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豆腐凝固劑;四是保 持和提高食品的營養和保健價值,如營養強化劑、食品功能因子等。
孫寶國院士說"我們必 須看到,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食品添加劑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越是發達國家,食品添加劑的品種越豐富,人均消費量越 大。無論是西餐的面包、蛋糕、香腸、果汁飲料、冰淇淋,還是中餐的饅頭、包子、油條、元宵、月餅、醬肉等,這些食品的制造都離不開食品添加劑,這是不以我 們的好惡為轉移的客觀事實。假如沒有了食品添加劑,不僅商店里琳瑯滿目的各種食品將會不復存在,就是我們的家庭廚房也會難以正常運轉:面粉會發霉、食鹽會 結塊、食用油會酸敗、醬油會變質,食品添加劑在現代食品中已經不可或缺。"
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劑
孫寶國院士說:"添加 劑不等于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只是眾多添加劑中的一種,其它添加劑有飼料添加劑、藥品添加劑、混凝土添加劑、塑料添加劑、涂料添加劑、汽油添加劑等。盡 人皆知的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混凝土添加劑、塑料添加劑和涂料添加劑。必須把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非法添加物區別開來。三聚氰胺、蘇丹紅、"塑化劑" 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劑。民眾應當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并非洪水猛獸。"
并非國外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我國就可以使用
2009年的蒙牛特侖蘇OMP牛奶風波,就是因為在牛奶中添加了牛奶堿性蛋白(MBP)造成的。
MBP這種食品添加劑 已獲得了美國和新西蘭政府的使用許可,但我國當時尚未允許使用,這是一個典型的合理不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案例。國家對食品添加劑品種的使用許可不是固定 不變的。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一些新的食品添加劑會被許可使用,而一些老的食品添加劑會被淘汰或限制使用范圍。從今 年5月1日起,面粉不允許添加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就是一個例子。
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是 維護食品安全的需要。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僅是安全的,也是必要的。目前全世界范圍內,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發疾病是食品安全頭號問題,最近德國 的"毒黃瓜"事件就是一個例子。如果不使用食品防腐劑,許多食品很快就會變質,食用后將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責任編輯:奧克特) |